Search

高嘉瑜上中天挺中天事件
 
大家可以去想,為什麼高嘉瑜上中天節目,中天的受眾不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高嘉瑜上中天挺中天事件
 
大家可以去想,為什麼高嘉瑜上中天節目,中天的受眾不會罵高嘉瑜,也不會罵中天。
 
對照之前眼球中央電視台請陳玉珍上節目被台派路線批評的風波。對那次件事一直很不想插嘴,因為這些日子對泛台派陣線的紛爭真的很累了。真的要寫也怕寫太多。
但是趁著高嘉瑜事件,是很好的機會回頭檢視。簡單講一下,願意聽的就聽一聽吧。
 
重點根本不在請了這個人是誰,立場是什麼。
而是在節目內容。在於找了這個人,帶給觀眾什麼樣的資訊和效果。就是結果論。
 
藍綠立場的政論節目也都會找立場相反的人來上節目:來被電的,來扣他的分。觀眾看了,覺得他很蠢,覺得他很壞,至少,要達到反對的感受。那就是「政治立場」。

(政治倡議或政論節目,一定有立場。立場不只是政黨顏色,議題的正反方,都是立場。那種很愛講政治又自欺欺人說自己沒有立場的,只有騙子撈仔假清新,假面被自己撕破之後,比誰都惡臭醜陋,這裡就不多說了。)
 
大家期待的各有不同,有些人期待政治效果,有些人期待娛樂效果。如果就娛樂效果,陳玉珍的「表演」是成功的。至於政治效果,則就沒有全拿的了,有人認同,就會有人反對。陳玉珍和高嘉瑜做出的效果,對哪一立場是成功的?對哪一立場是失敗的。也是製作團隊要去思考的。
 
除非是做卡提諾狂新聞或老天鵝那種譁眾取寵的內容,否則面對自己的核心理念和定位,節目以娛樂來包裝政治的政治定位是否踩的穩。這是長期支持的觀眾必然會檢視也關心的。
 
至於去翻批評者以前的過節或錯誤,或說自己以前做了多少相挺批評者立場的事蹟,或說節目製作多辛苦,批評者只出一張嘴,這些反擊就算都是事實,也和大家在討論事件是兩回事。就事論事,不應該拿陰德值來抵。
 
不是單純說,也有請各個不同立場的人上節目,就平衡了。節目的節奏主持人的互動怎麼引導、導讀資訊等等都有影響。(像政論節目在不同立場來賓在反擊甚至鬼扯的時候,主持人就介入平衡資訊甚至導播直接切進廣告之類)
 
當時就在想,如果是陳柏惟邀請陳玉珍上直播,陳玉珍也講了一樣的話,而陳柏惟那樣的角色會怎麼回擊,怎麼互動?
 
大家可以推想,陳柏惟會做出的效果,觀眾會收到怎樣的資訊,泛台派支持者的反應會是如何。這當中的的微妙差異,結果就有很大的不同。就像新聞報導,一樣的事件,不同立場的媒體,稍微動幾個關鍵字,就可以做出受眾感受完全不同的資訊。
 
眼球的團隊也是台灣倡議圈很重要的平台,能製作出這麼大規模的節目,很可貴。被攻擊被離間,也覺得很可惜。有些東西,可以看看其他立場平台的經驗,要再想想,找不同立場的來賓,目的是什麼,要做出什麼樣的效果,要給觀眾收到什麼資訊。我始終認為眼球的初衷和目的是沒有問題的,是陳玉珍太奸詐了,掌握了談話的節奏和風向。而年輕人團隊都太善良敦厚了,沒能鎮住妖魔鬼怪。並非故意要給誰洗白或給舞台聲量。

要說節目效果是否成功?
每個觀眾都有自己心中的分數。
如果有達到預期的效果,問心無愧就好。
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,那就再調整。
台灣加油。大家加油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每當我回到這裡,看著高樓不斷的往上爬 這個城市是有生命的,雖然他有病
台灣創作人
View all posts